凈化知識 |
 |
|
聯系我們 |
 |
聯系人:朱小姐
地址: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鎮福民路5號
傳真:0755-61673970
手機:13421368734 |
|
|
高效過濾器計數掃描和光度計掃描檢漏試驗規范 |
瀏覽次數:2205 次 發布時間:2019-03-08 |
高效過濾器計數掃描和光度計掃描檢漏試驗規范高效過濾器包括有隔板高效空氣過濾器和無隔板高效空氣過濾器,有隔板高效空氣過濾器包括GK(有隔板高效空氣過濾器),GKW(耐高溫高效空氣過濾器),GKA(耐高濕高效空氣過濾器);無隔板高效空氣過濾器包括GKYW(組合式組合式高效空氣過濾器),GKYS(無隔板高效空氣過濾器),
GKYC(液槽無隔板高效空氣過濾器),GKYL(超低阻無隔板高效空氣過濾器),GKYD(刀架式無隔板高效空氣過濾器),GKUL(0.1um超高效空氣過濾器)
高效過濾器計數掃描檢漏試驗規范規定
A.1計數掃描法試驗過程描述
計數掃描檢漏試驗通過粒子計數來檢測過濾元件(過濾器)是否存在局部滲漏缺陷。
計數掃描檢漏試驗中,被試過濾器被安裝在試驗臺上,在額定風量下進行試驗。被測過濾器應首先完成額定風量下的阻力測試并被清吹后進行本項試驗。測試風道系統中應設有足夠長的混合段,使得被引入的測試氣溶膠與試驗空氣充分混合,進而實現氣溶膠在掃描風道截面上的均勻分布。過濾器廠商可根據自身情況或與用戶之間的協議,選擇對過濾器進行定性檢漏試驗或者定量檢漏試驗(局部透過率試驗)。二者的試驗裝置基本一致,區別在于對試驗參數以及對滲漏缺陷的判定方式。
計數掃描檢漏試驗中,可通過自動行走機構或者手動對被測過濾器出風側的粒子濃度場進行掃描檢測,并判斷所測區域是否存在滲漏缺陷。如有滲漏,則應記錄滲漏處的坐標位置。在對被測過濾器出風側進行掃描檢漏時,應采用本標準所描述的采樣頭配合粒子計數器進行。試驗過程中,探頭在靠近過濾器出風側的位置以確定的速度移動,掃描中探頭所覆蓋的軌跡間應無空隙或略有重疊。當采用多個并排的測量系統(多個探頭與多臺粒子計數器聯合使用)同時測量時,可以縮短掃描的時間。根據探頭坐標以及探頭移動速度,在掃描過程中通過對粒子濃度進行測定,就可以對可能存在的滲漏進行定位。而后將探頭對該處及鄰近區域進行重復試驗,以判斷該處是否存在滲漏缺陷。
當采用定量檢漏試驗時,可通過過濾器下游的局部透過率平均值來計算該過濾器的計數法效率。
計數掃描檢漏試驗可使用單分散相或多分散相氣溶膠,但測試氣溶膠粒徑分布應滿足本標準規定。
當采用單分散相氣溶膠時,可使用總計數法,檢測儀器為凝結核計數器(CNC)或光學粒子計數器(OPC)。
當采用多分散相氣溶膠時,應使用光學粒子計數器進行檢測。
高效過濾器計數掃描和光度計掃描檢漏試驗規范
A.2試驗裝置
A.2.1試驗裝置的構成
附圖B1為試驗裝置構成的示意圖。這種裝置既適用于單分散相氣溶膠檢漏試驗也適用于多分散相氣溶膠試驗,二者之間的區別僅僅在于測試氣溶膠的發生技術和測量方法。
A.2.2試驗風道系統
A.2.2.1試驗空氣的調節
試驗空氣在與試驗氣溶膠混合前應經過預處理,應配置合適的預過濾器(如選用性能符合國標規定的粗效、中效以及高效過濾器)來保證其潔凈度(應至少為ISO7級)。
A.2.2.2風量調節
試驗風道應有風量調節措施(如改變風機轉速或者使用風量調節閥),測試過程中,試驗風量應能維持在被測過濾器額定風量的±3%以內。
A.2.2.3風量測試
風量測量應采用標準或經過標定的方法(如利用孔板、噴嘴、文丘里管的壓降測試風量)。最大測量誤差不應超過測量值的5%。
A.2.2.3氣溶膠混合風道
試驗風道中應設置混合段,混合段的長度應能保證測試氣溶膠在測試段達到足夠的濃度均勻性。在上游風道緊靠被測過濾器的斷面上,至少布置9個均勻分布的測點上進行測量,其中任一點的氣溶膠濃度不得偏離平均值超過10%。
A.2.2.4被測過濾器安裝臺
被測過濾器的安裝機構應能保證過濾器的可靠密封。高效過濾器計數掃描和光度計掃描檢漏試驗規范
A.2.2.5被測過濾器
用于滲漏試驗的過濾器不應存在任何可見損傷或其他異常,過濾器可以按要求裝在試驗臺上并有良好密封。試驗過程中,過濾器的溫度應與試驗空氣的溫度相同。被測過濾器的搬運與裝卸要小心,被試過濾器上應有清晰的永久性標識,標識內容應包括:
a、過濾器的名稱;
b、過濾器風向標記;
A.2.2.6壓差測量孔
壓差測量孔所能測出的壓差值為被試過濾器上游氣流測量斷面靜壓平均值與周圍環境空氣的壓差,上游壓力測量斷面應位于流速均勻的區域。
A.3測試氣溶膠
A.3.1測試氣溶膠的種類
用于高效以及超高效過濾器計數掃描檢漏的氣溶膠可以為DOP,DEHS,PSL等,但不局限于這些物質。所發生的氣溶膠可以為單分散相氣溶膠也可以為多分散相氣溶膠,但無論發生哪種氣溶膠,應保證所發生氣溶膠的濃度以及粒徑分布在測試過程中保持穩定。
當采用單分散相氣溶膠進行計數掃描檢漏試驗時,測試氣溶膠的計數中徑與濾料MPPS的偏差不應超過10%。當采用多分散相氣溶膠進行檢漏試驗時,測試氣溶膠的計數中徑與濾料MPPS的偏差可以達到50%。當無法確知濾料的MPPS時,由過濾器買賣雙方協商確認所采用的氣溶膠計數中值直徑。
A.3.2測試氣溶膠的濃度
為了獲得具有統計意義的結果,在上游濃度不超過計數器濃度測量上限的前提下,下游的采樣粒子數應足夠大。當進行定量分析時,依據被測過濾器的效率以及所需下游最小計數(不低于10粒/采樣周期)確定,但不應超過1×107粒/cm3。
當進行定性分析時,對于高效過濾器,以大于等于0.5μm的微粒為準,上游氣溶膠濃度須大于等于3×104粒/采樣周期;當檢測超高效過濾器時,以大于等于0.1μm的微粒為準,氣溶膠濃度需大于等于3×105粒/采樣周期期。高效過濾器計數掃描和光度計掃描檢漏試驗規范
A.3.3氣溶膠測試儀器
當選用單分散相氣溶膠進行計數掃描檢漏試驗時,既可選擇光學粒子計數器,也可以選擇凝結核粒子計數器對被測過濾器下游粒子濃度進行測量。
工作不正常的氣溶膠發生器可能產生大量粒徑遠小于濾料MPPS的粒子,而這些粒子都將被凝結核計數器統計為正常粒子,這將導致實驗結果的誤差。因此,但當選用凝結核粒子計數器進行測量時,應保證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當選用多分散相氣溶膠進行檢漏試驗時,應選用離散式光散射粒子計數器(如:光學粒子計數器)對被測過濾器下游進行測試。
A.4掃描系統
過濾器生產商可以選擇自動掃描機構,也可以選擇人工手動掃描的方式進行過濾器掃描檢漏試驗。但是,手動掃描方式無法保證掃描過程的平穩和均勻,而對于掃描過程中粒子數的記錄也比較麻煩。因而,手動掃描不宜用于需對測量結果進行定量分析的場合,本標準的介紹將以自動掃描裝置為主。
A.4.1下游采樣探頭
采樣探頭的開口面積為8~10cm2,形狀宜為正方形。當采用矩形探頭時,邊長之比不應超過15:1。選取探頭的采樣流量時,應保證探頭開口處流速與過濾器面風速相差不大于25%。使用并列的幾只探頭(幾臺計數器并用)可縮短測量時間。探頭距過濾器出風表面10~50mm。
A.4.2探頭臂
下游采樣探頭固定在一個可移動的探頭臂上。
A.4.3氣溶膠輸送管
下游的氣溶膠輸送管應盡快且無損失地將粒子送入粒子計數器的測量室。因此,輸送管應盡可能短,沿
途無死彎。管路材料表面光滑,不散發粒子。
A.4.4掃描行走機構
掃描行走機構應包括驅動、導向與控制,他們使探頭以垂直于氣流的方向勻速移動。探頭的移動速度可調,但最高不應超過8cm/s。實際行走速度與設定值的偏離不應超過10%。掃描機構可以測定探頭移動過程中的坐標及對漏點進行定位以及標記,探頭機構在過濾器下游斷面任一點的回位精度宜至少為1mm。
A.5隔離措施
被測過濾器的下游應與周圍環境的污濁空氣隔離。此外,對過濾器邊緣漏點定位時也需要隔離。隔離措施的實例包括:用足夠長度的圍擋包圍被試過濾器。
A.6檢測報告
檢測報告的內容應包括:高效過濾器計數掃描和光度計掃描檢漏試驗規范
1、被測過濾器:型號、尺寸、額定風量;
2、試驗氣溶膠:物質、中值直徑、幾何標準偏差;
3、上、下游粒子計數器:型號、操作數據;
4、下游采樣:探頭形狀及尺寸、探頭移動速度、探頭距離、軌跡重疊情況等;
5、滲漏信號設定;
6、試驗空氣的溫度和相對濕度;
7、確認被測過濾器無滲漏的證明;
8、過濾器修補情況說明。
高效過濾器光度計掃描檢漏試驗規范規定
B.1光度計掃描法試驗過程描述
光度計掃描檢漏試驗適用于檢測高效過濾器的泄漏和密封情況。
高效過濾器滲漏指認的標準透過率為0.01%,即掃描探頭在過濾器出風面某點處靜止不動時測出的透過率大于0.01%即認為是滲漏。
氣溶膠應與試驗空氣混合均勻,確保被測過濾器整個迎風面上的試驗氣溶膠濃度均勻(空間一致性),還要保持在整個試驗期間氣溶膠濃度恒定(時間一致性)。
B.2試驗裝置與材料
B.2.1試驗裝置的構成
試驗裝置主要包括氣溶膠發生器、風機、管道、風量調節裝置、靜壓箱和光度計等(試驗系統的示意圖見附圖C1)。氣溶膠發生器為一個或多個工作壓力為138kPa的Laskin噴嘴,氣溶膠物質可為DOP、DEHS等,氣溶膠的質量中值直徑約0.7μm,幾何標準差約1.8,計數中值直徑約0.4μm。
B.2.2試驗裝置的風道系統
風道系統進風量大小可通過調節風機頻率或風量調節閥開度調解,若從室外進風宜設加熱器。
B.2.3屏蔽措施
試驗裝置中的靜壓箱在與被測過濾器連接時,要求接口處嚴密、不泄漏。同時被測過濾器出風面的邊緣要求有屏蔽,防止掃描過程中,受到外界的氣流干擾。(可采用一定高度的、帶有密封墊片的矩形框架夾緊固定來進行屏蔽,某些場合也采用“風幕”方式來屏蔽。)
B.3試驗步驟
B.3.1試驗中通過調節閥門,使被測過濾器的出風面的平均風速為0.45±0.05m/s。高效過濾器計數掃描和光度計掃描檢漏試驗規范
B.3.2使用線性或對數刻度光度計進行掃描檢漏試驗。
B.3.3使用線性光度計時,將被測過濾器上游氣溶膠的濃度調整到10~20mg/m3之間,用光度計采樣,調整光度計指針至滿刻度,然后,讓光度計吸入無塵空氣,調整0.01%擋的零點。完成上述調整,即可以進行掃描試驗。
B.3.4使用對數光度計時,將被測過濾器上游氣溶膠的濃度調整到零點之上最小刻度的1.0×104或更高,然后按廠家說明對光度計進行校準和調零。
B.3.5光度計的采樣流量為2.83l/min±10%。注意掃描探頭的尺寸,保證采樣口處的風速等于或略高于0.45m/s的過濾器試驗風速。
B.3.6掃描探頭的采樣口距被測過濾器出風側表面的距離約10~50mm。
B.3.7矩形掃描探頭的掃描速度不大于5cm/s,矩形掃描探頭的面積掃描速度不大于1.55cm/s。
B.3.8掃描路線應覆蓋整個被測過濾器的表面。沿過濾器周邊另設一條獨立的掃描路線,用于檢查濾芯與邊框的密封情況。探頭往復行走的覆蓋區域可略有重疊。
B.3.9滲漏不合格的判定:透過率超過0.01%即判定為泄漏。高效過濾器計數掃描和光度計掃描檢漏試驗規范。
|
|
|